人物档案:周建兵,中共预备党员,毕业班会计0541班学生,现任法商学院注会08301、08302两个班的助理辅导员,曾获得大学生职业生涯设计一等奖、“在阅读中成长”征文二等奖、“评书论道”征文二等奖、《江泽民文选》学习心得二等奖,校书法比赛二等奖、连续两年获得一等奖学金、优秀共青团员、三好学生、“暑期实践积极分子”在《藏龙学刊》上发表论文四篇,其中《从上海房地产开发看中国的房地产业与泡沫经济》获湖北省科研成果三等奖。在各类征文竞赛中获优秀奖、纪念奖二十余项。
提及老师,我们第一时间都会想到仿佛经历岁月沉淀的“熟苹果”,用厚积薄发的学识给学生提供营养。如果是一个尚未毕业的年轻人来担当这个职务,又能给同学们带来什么新鲜的养分呢?
从“公认内敛”到独当一面
倘若不是通过本人的回忆,很难想象他曾经是个沉默孤僻的内向学生。在周建兵初中毕业时,他以五分之差被重点中学拒之门外。而在他高中毕业时,他又因为两分的距离与他梦想中的大学失之交臂。在这样交织着不快和郁闷的环境中,周老师却具备一种改变现状的执著,从大一几票之差落选班委到大二大三没有悬念的连任,从不为人所注意到得到大家的信赖,这种质的变化是一天天的量变积累而来的。在短短的三年多的时间里,周建兵的抽屉里就堆满了二十多份证书奖状,在这些大大小小的奖状中,有两张意义最为显著,因《军训感言》获得的第一张奖状将他从刚刚入校的不适乃至自卑中及时抽离出来,另一份让他从校级的奖项跃升到省级,他的论文――《从上海房地产开发看中国房地产业与泡沫经济》获得了湖北省科研成果三等奖。
从“被管”的学生到“管人”的老师
今年的九月十八号,对周建兵来说是难忘的一天:在同所学校,他从学生直接晋升成为辅导员,甚至与曾经的老师坐进了同一间办公室。在进行了两场面试后,当晚他就直接进入教室与同学们见面,如此节奏,略显急促。周老师回忆说,当时什么情况都不了解,甚至花名册都没有细看就直接接手工作,让他感到紧张与混乱,“学生们也说我那时在讲台上是一张苦瓜脸”,而现在,学生们却渐渐地对他产生了信任的感情,无论是生活还是学习,都乐意请他出主意,“有些问题,换了以前当学生的我,哪敢问呢?”周建兵笑着说。
在批假条查人数的时候,对于辅导员来说就像是打游击,但是这些五花八门的招数瞒不过从学生时代走过的周建兵,对于逃课问题,他更希望学生们自己想明白透彻,“在大学里学习要找准自己的定位,开拓自己的眼界,就像一个故事所说,‘即使是砌墙,如果告诉自己是在建一座城市的话,才能够成为真正建造城市的人’,其实只要对自己的学生动之以情,晓之以理,他们还是会按照你的要求尽量不逃课的”,周老师讲述的时候似乎有自己的经验和教训夹杂其中,“如果重新让我回到大一,我会更珍惜时间。”
成长路上,有志者事竟成
在身边同学略感懵懂的大一暑假时,周建兵就已经开始组建补习班,创业的辛苦却无法用赚得的金钱简单概括,其中的每一步策划,每一节课的编排,都饱含汗水心血:遇到暴雨路况糟糕,他的小腿因事故受伤,打吊针一直到开学前;面对跋扈的学生家长,周建兵还要与他唯一的拍档处理这些偶尔的纠纷……到了大三,初尝生活艰辛的他选择去软件公司实习,从零做起到最终得到大家的肯定,付出汗水,也收获硕果。临走时,老板开出3000元的奖金,远远高出一个实习生的报酬。
当谈及大学所感时,周建兵很自信的说:“这三年来,自己在各个方面的能力都有了一个很大的提高。甚至优于当初一些考上重点大学的同学,这些虽然有自己的耕耘,但很大程度要归功于自己大一时制定的那份获了奖的生涯规划。虽然,我一直按照自己制定的目标不断的去充实自己、丰富自己,但是还有一个遗憾就是我没能过CPA考试中的一门……”说到这里,周建兵目光里闪烁着坚定,似乎路漫漫其修远兮,但他依旧会持之以恒地“求索”。
记者手记:不论是在学校六点多钟早操的运动场,还是整晚留守的实习办公室,只要是周建兵职责所在的地方,他一定会准时准点到场,并且尽全力做好分内事,强烈的时间观念和责任感是他一直所强调的;一直以来,他都有一个明确的奋斗目标,有一颗始终不忘奋斗的决心。他是这样做的,也这样要求自己的学生。
也许他还是一个在路上不断求索、意气风发的少年,但是他的经历足以让他的学生了解“青苹果”是如何成熟的,而对于年轻人来说,你能送给他的最好礼物就是教他如何成长。(本网记者 黄睿 赵璐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