校园文化

透过电影看人生——北大教授石衡潭做客我校三号报告厅

发布者:系统管理员发布时间:2009-11-13浏览次数:3268

    本网讯(记者 戚琳 陈岩 见习记者 刘超 刘丹)11月4日,在大学生活动中心三号报告厅,主题为“透过电影看人生”的讲座在此举行。主讲人是北京大学哲学博士、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的石衡潭教授。石教授通过自己的演讲,在性格命运、人生意义、价值信念这些问题上给出了独特的见解。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“以生命传递生命 用心灵碰撞心灵”
    石衡潭教授举了《天下无贼》,《集结号》和《士兵突击》三个影片来分析片中人物的性格、社会背景以及身份带给主人公的影响。石博士将人物行为上升到一种哲学高度,并且对剧情提出了质疑。他的观点鲜明,言辞犀利,洞幽烛微,鞭辟人里。

    在解读《天下无贼》时,石教授认为《天下无贼》是一种伪理想,是一个现代的美丽童话。实际上,这部影片有意或无意地表现出了这个时代人们的虚假与虚弱,无知与无奈。影片通篇在宣扬一种虚构的理想,它不仅是虚假的,而且是有害的,会对人们产生严重的误导。因为当一个人无知的时候,他给了别人作恶的机会;当一个人无畏的时候,他把自己和帮助自己的人置于了危险之中。鼓励无知与无畏,是愚蠢与错误的。电影《集结号》告诉我们,现世的确认是有限的,会变的,相对的。由《士兵突击》引出现代社会的“三粒毒药”——消费主义、信自由、成功学。电光倒影里,浓缩的是社会,是性情,是渴望,是一颗敏感的心。看一部好的影片,观众犹如置身五味瓶中,喜怒哀乐,爱恨情仇,都由不得自己。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“高校影视艺术教育不应忽视”
    大学时代是人一生中形成人生观、世界观的关键时期,大学生充满激情,满怀梦想,而影视恰恰是人生之梦的最佳展示形式。很多大学生会从影视中去了解和学习谈情说爱,对待人生,把影视明星当作自己崇拜的偶像。石教授介绍道:“影视是一门综合艺术,与现实人生十分贴近,把对学生艺术素养的培养与对人生观的引导有机的结合起来,从而改变现有的艺术教育和德育教育单一的局面。”

    记者手记:两个小时的讲座只能给青年们带来些许启示,但对大家来说,这已足够。讲座在一片掌声里落下帷幕。意犹未尽的同学们上前继续跟石教授讨论着。电影里,我们剖析命运;现实中,我们探索人生。一部青春史,就是在不断的观照与回归中写成的。人生如戏,戏如人生。让我们把握自己的路,用爱去拥抱这个世界。

 

返回原图
/