印象老武汉

来源:发布时间:2014-04-03浏览次数:5496编辑者:系统管理员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记者 徐诗沁
    记忆中《穿普拉达的女王》里有一个快镜头:车水马龙的纽约街头人来人往,形态各异的路人们步履匆匆,女主没有端着新买的咖啡,而是手提大包小包的世界时装,脚踩色彩炫丽的高跟鞋,在一个又一个商店里进进出出变换角色。
    信息化的社会推陈出新,人们似乎习惯了快餐文化,与形形色色的人打交道,很快地互相认识,然后忘记。弱水三千,我们终将只取一瓢饮。传统文化正渐渐从人们的视线里淡去,究竟是因为人们有自以为别致高雅的追求,还是不曾付诸真心挽留。有人说,武汉是最好的城市,是那个曾经咒骂过千万次,背井离乡时仍会想念的地方。老武汉的魅力如诗人说的“野火吹不尽,春风吹又生”,悠久的历史让它饱满、澄澈而富有韵致。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老武汉 楚地的沧海遗珠
    楚地文化源远流长,武汉是首义之都,黄鹤之乡,是一个有着3500多年历史的老城市。它蕴藏着丰富多彩的民间文化,汉剧、楚剧、木兰传说、湖北大鼓、木雕船模、汉绣等沿着历史的长河流传下来,而黄鹤楼和古琴台是武汉有故事的魅力宝地。
    在楚地文化的历史长河里,流淌着屈原这位被誉为“世界性文化巨人”的贵族。他曾伫立在东湖风景区的行吟阁,自感满腔抱负无法施展,一人孤零零地在东湖西北岸远眺珞珈山与磨山,见远山近水写满苍凉,在百感交集中大放悲歌:“后皇嘉树,桔来福兮,受命不迁,生南国兮……”
    崔颢诗说:“晴川历历汉阳树,芳草萋萋鹦鹉洲;日暮相关何处是,烟波江上使人愁。”那里有遥远的古琴台,有伯牙子期相见恨晚的故事。古香古色的黄鹤楼自然不必多说,是历来文人墨客的必经之地,它让历代世人瞻仰,惟愿万朽永存。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老街 灯火辉煌的不夜城
    如果你想感受一番老武汉的韵味,准备好用心了解这座城,请一定要来到古老的吉庆街。这里没有安静的茶庄,没有高档的餐厅,是一不留神就有学者、教授、作家、社会学家出没的地方。络绎不绝的食客、背包客来自世界的每一个角落,为浓浓的汉味风情而来。
    武汉音乐人兼导演齐追航苦心孤诣地创作了“吉庆街游子部落”CD专辑与“吉庆街孤芳自赏”MV合辑,拍摄了记录片“四大天王”与“江湖三姐”,他用音乐和影像的方式详细记录了吉庆街20年发展历程,刻画了吉庆街妙不可言的民间风俗。民间艺人和他们的民间艺术,在他的视角里是一种不可替代的存在,焕发着无穷的生命力。
    在这里,你还可以静静感受一番池莉笔下《生活秀》中女孩和小街的故事。女孩是遭遇生父无情抛弃,靠炸臭豆腐干子撑起生计的来双扬;小街是浓缩了武汉民俗文化、人声鼎沸的吉庆街。在电影、电视和话剧里都曾出现过这样一幅最真实的《生活秀》:在霓虹闪烁、人声鼎沸的吉庆街头,有一个风姿不凡的女子优雅地卖着她的久久鸭脖。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老灵魂 黄昏后的童年
    爷爷奶奶们对自己的童年往事乐此不疲,你也许会听到那个在学堂里摇头晃脑,下晚课打铃时抡起书包,一溜烟儿从教室后门冲出学堂桎梏的故事。他们对街上的一切充满了好奇,老大爷的焦糖作画在老远处就可以看见,纷至沓来的人群让那街角的一隅人头攒动。栩栩如生的糖画高高竖起,在暖风里闪烁着金色的微光。从近处看,才观察到精美绝伦的作画艺术,糖画艺术家们将小勺子轻轻挥动几下,就有腾云驾雾的美猴王,有飞檐走壁的吉祥龙,还有逼真诱人的大蟠桃和腾云驾雾的仙女,仿佛不费九牛二虎之力,一幅栩栩如生的画作就跃然眼前。
    年少的他们也会在刹那间被沸腾的掌声吸引,回头望见过往的人群,一帧帧灵动的画面,像极了老电影里断断续续的回忆。武汉的剪纸沈是民间脍炙人口的工艺美术家,他用手中精巧的剪刀篆刻出生活的奇妙艺术。精美绝伦的剪纸艺术继承了传统工艺,又结合了不同时代的习俗,在吐故纳新中走向繁荣。还有泥塑匠人捏造出来的泥人、动物、吉祥物、玩具,传神的工艺让大人们啧啧称赞,而对孩子们来说是多么活脱的存在!民俗文化沿着历史的车轮前进,却成了一辈辈人永恒的回忆。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老艺术 独特的树叶画
    如果你也听说足不出户便能纵观大千世界,就让我们走进树叶画的世界。李永健是痴迷在树叶上画画的民间艺术家,当过兵,经过商,做过公务员。自2004年开始,长达九年的研究让树叶画悄然融入他的生命。小小房间的墙壁上、窗台上、地上均摆满了他的树叶画作品,就连房间的窗台上都挂满了作画用的树叶。
    树叶是有生命力的东西,在树叶上画画让我们想来也觉得不可思议。原生态的美在小小的树叶上尽态极妍。他的作品有的像丝绣,有的像木刻,艺术魅力让树叶呈现出透明的质感。闲暇时分邀请三五友人去公园信步,收集树叶便点缀了他们原本枯燥的生活情趣。不同颜色和形状的叶子,被当成宝贝带回家。李永健如今招募了一批学生,组成树叶画写生团,他希望通过自己微不足道的奉献,让学生们汲取树叶画的独特魅力。
    五彩炫目的汉绣、栩栩如生的剪纸、刀功灵动的泥塑、烙镂雕结合的葫芦画、慢工细活的彩色鹅蛋壳,结合独树一帜的树叶画让武汉的民俗文化不再“深藏民间无人知”。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老生活 快消失的记忆
    灼热之夏让武汉形成了特有的民习“竹床阵”。武汉市民纷纷被热浪从家中“赶”出来,到街道两旁摆竹床露宿。密密麻麻的竹床一个挨一个,黄发垂髫、豆蔻少女还有年轻力壮的青年们躺在沁透凉意的竹床上,挨过一个个夏日难耐的未眠夜。
    武汉人很爱喝汤,排骨煨藕汤是家家户户必备的汤之良品。一星期没喝汤就让武汉人感到渴油般难受,因此若看到有人排队买排骨的现象也不足为奇。吉庆街小桃园鸡汤、四季美汤包、蔡林记热干面、老通城豆皮、面窝是游客逗留中必不可少的传统汉味。
中秋之夜赏玩荷叶灯是武昌流传已久的民间习俗。把一张荷叶连柄摘下,在荷叶中心穿一个小孔,插上点燃的蜡烛,一盏简简单单的荷叶灯就做成了。荷叶灯在孩子们的手中颤悠悠地摇曳生姿。高低错落、一个接一个的碧玉盘中,烛影摇红,宛如一条身形矫健的游龙,清香四溢的荷叶灯别有一番情趣。
    老武汉代代相传的民俗文化,必将在沉淀中愈发沁透于心。它们将要呈现给我们的既是忘不掉的过去,更是精彩的未来。形形色色的客人如泉涌般慕名而来,只为感受活色生香、承载了人间百味的老武汉的魅力!